食材是風土的發言人(上)

 

捧起陶杯,輕啜一口,凝神吞嚥,然後吸氣。賞樂的高潮,在於繞梁餘韻。品茶亦是,美在回甘殘味。

 

「感覺如何?」我將陶杯湊到鼻尖,輕嗅餘香,同時望向一旁三位金髮女郎,有的半瞇著眼,有的手捧雙頰,她們的神情,讓「迷醉」兩字不需出口

 

AnneMarie JoseeBrita分別來自丹麥、加拿大、美國,從事著糧食貿易、餐飲媒體以及食材進出口,同時也是我在美食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的同學。

 

這回來到台灣……,當然不是為了看我(遺憾),而是為了我曾大聲嚷嚷的話:「Try Taiwan Tea once in your life, enrich your taste forever(內心想講的中文是:平生未嘗台灣茶,縱稱食神亦惘然)

 

當年說這句話時,班上正在討論ㄧ篇文章,標題是:「50 Things To Eat Before You Die(人生必嘗五十大美味),一時之間,諸如白松露、鵝肝、小牛胸線等,各式食材或料理的名稱,頓時讓教室成了菜市場。

 

聽著聽著,我發現在同學們的美味字典中,似乎沒有我所熟悉的亞洲食材,他們所推崇的美味我皆嘗過,而我所贊嘆的美味,他們可能連想都沒想過。

 

不知怎麼地,心底忽然浮起幾米的書名《又寂寞又美好》。

 


這樣可不行,做人要有同學愛,因此,我選擇茶葉這款簡單又基本的飲品做切入,先大致簡介烏龍茶、鐵觀音、東方美人、包種茶等台灣常見茶品,接著以一句話做結尾:「到台灣找我喝茶吧!真正好的台灣茶葉,絕對值得你用一生的時光去回味!」

 

畢業沒多久,Anne等人便飛過重洋,要求我兌現當年的諾言。美人有約,卻之不恭,我身兼翻譯及導遊,帶著她們在台灣四處拜訪茶園,體會春茶的清香以及冬茶的含蓄。

 

嘗著嘗著,交換意見時,我發現當年談到的「人生必嘗五十大美味」,多是常出現在歐美高檔餐廳的食材,內心忽然想:「台灣茶葉能不能成為歐洲高檔餐廳的新寵兒!」

 

這幾年,我身邊的歐洲朋友開始流行喝中式茶飲,部分高檔餐廳也有跟進的趨勢,比如義大利帕瑪(Parma)市的米其林ㄧ星餐廳帕瑞擠(Parizzi),餐後便是以提供上等中國茶做賣點。我非常好奇,台灣的優質茶葉能搭上這波商機嗎?該怎麼操作才能讓潮流持久呢?

 

「說說看這幾天逛茶園的心得,順便告訴我,如果你們是高檔餐廳的供貨商,台灣茶葉能進軍歐洲嗎?」我提出心中疑慮。

 

她們彼此互望,眼神中透出遲疑。我一邊疑惑皺眉,一邊開口保證:「我是個光明正大、樂觀進取、心胸開闊、不會記恨的好男人,有話……就直說吧!」

 

「茶葉本身沒問題,但我必須說,你們對茶葉的介紹法太粗糙啦!Brita語氣委婉地表示,這幾天拜訪的茶園,沒有一家的網站或傳單附以英文介紹,總不能要求國外的進口商懂中文吧。在她眼中,台灣茶商根本沒打算將茶葉賣到國外!

 

「呃!這個問題可以克服,我相信仔細找找,有許多茶商網站都有英文,但是我不認為語言是個問題,只要有人翻譯就行了,這就是我陪你們的理由啊!」這句話說到一半,便被Brita搖晃的手指斬斷。

 

「你人很好,但你的翻譯……,不是食材進口商想聽的啦!」她不客氣地說著。

 

什麼?」我一臉悲憤,彷彿被雷劈般。「同學,雖然英文不是我的母語,好歹能念ABCD,這種說法也太欺負人啦!

 


Brita講的不是你的英文能力,而是溝通方式。」Anne翻了翻白眼,懶得隨我起鬨。她表示多數茶莊的介紹者,都僅強調茶湯的口感,由濃醇鮮爽談到馥郁香氣,然而味道永遠是主觀的,容易因人而異,只有味道背後的科學原理,才能客觀地介紹出食材的獨特性。

 

「比如昨天到魚池鄉的參訪,你曾表示茶莊種植的茶樹是台十八號,但你卻沒深入解釋,台十八號的特色啊!」她接著表示,同樣是台十八號的茶樹,在南投種植和台北種植會有差別嗎?差異在哪邊?為何要選擇在魚池鄉種這款茶種呢?是因為土壤內的成分、附近地形所造成的日夜溫差、水源的特殊性、種植的海拔高度……。這些細節,茶莊主人都沒強調,實在太可惜了。


「我們曾在義大利參觀過不少酒莊,也一起吃過不少高檔餐廳,你還記得這些酒莊或餐廳是如何介紹食材的嗎?」在歐洲專攻好酒好餐廳的
Marie Josee一邊問著,ㄧ邊表示藉由食物來認識產地,是許多歐洲人喜歡的介紹方式,這點台灣可以多加參考。

對「食材是風土的發言人(上)」的一則回應

  1. 有些事可能該靠政府及學術單位幫忙了,茶農有時是憑感覺,真要他們說出
    土壤、氣候、水質、海拔對茶的差異性,未必能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台茶12號金萱紅茶,喝過阿里山、梅山、名間、竹山、冬山,的確各有些微
    的差異性,阿里山是最優但價格太高,論價格、品質截長補短起來,還是支
    持冬山的。
    以前安溪茶農從淡水河上岸沿路走沿路看,一直到貓空才定下來,覺得環境
    跟安溪類似,憑著就是一股感覺,而不是憑科學數據。
    喝茶的其實地域性也很固定,喝竹山、名間的大概不喝坪林的,喝坪林的竹
    山、名間的大概也喝不下,差的就是那麼一點小小的苦澀味,有的人說不苦
    不澀就不是茶,有的人就喜歡南港、坪林、石碇、宜蘭這邊苦澀味不明顯的
    茶葉。
    台灣的茶業大半是小農化,真要出一貨櫃還真有點難,頂多是併櫃,亦是台
    灣茶葉困境的主要理由之ㄧ。
    版主回覆:(03/26/2011 02:39:57 PM)
    這個「感覺」非常重要,我相信經過分析後,都可以找出背後的科學原因,這些原因很可能就是行銷歐洲時的廣告台詞。
    話說回來,小農有小農的玩法,大農有大農的出貨方式,因此我才寫這篇文章,希望透過觀光的做法,將整體的茶葉市場做大,能讓小茶農如同歐洲的小酒商般,都能找到自己的通路和欣賞管道啊!

  2. 義大利的情形可能跟法國有點不同,
    台灣茶在法國已經賣得bing-biang叫了,
    真正有在喝亞洲茶的法國朋友都知道世界首選是台灣茶Thé fromosien
    我多年前還看過一個巴黎茶行的價目表,
    世界各國的茶,
    台灣茶硬生生地比其他所有的多一個零,
    但現在應該沒有這麼高價了,
    因為這幾年市面上流通的台灣茶太多是假的,
    只是烘焙在台灣。
    名廚Alain Ducasse去年幫巴黎市政府出了一巴黎最佳餐廳與食材店的導覽書,
    書中介紹了四家巴黎茶行,
    一家標榜日本、一家標榜台灣、一家法國的但logo上就寫著Formose。
    「東方美人」這個稱號,也是從歐洲出現的,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小弟乃純門外漢,班門弄斧,寫錯的地方尚祈見諒)
    版主回覆:(02/19/2011 10:35:24 PM)
    嗯!您說的沒錯,然而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我有一位韓國朋友在首爾開法國餐廳,餐廳中採用的茶品便是台灣茶,但他告訴我每回採購時,他只向巴黎購買(那位來自鹿谷的小姐),這件事情怎麼聽怎麼詭異,韓國和台灣難道沒有採購管道?
    但他的理由很簡單:「你們對於茶的介紹,沒辦法滿足我的客人!」他表示價錢不是問題,他的餐廳本就屬於高價位,但食材來源的介紹,也必須讓他的客人願意掏出腰包,台灣的那位鹿谷茶商,本身已經創出品牌,只要套用她對茶葉的介紹方式,就能賣出好價錢。
    聊完之後,我搜尋了幾個台灣茶葉網,發覺這些網頁多是針對「懂茶的人」,介紹的思維邏輯多是偏向華人思考。
    因此,我開始構思,是否能讓我們的茶園如同歐洲的葡萄酒莊,產出的價值不僅僅來自於產品,還來自於文化和美學?
    這樣所謂的假台灣茶現象,才能受到控制,您覺得呢?

  3. 分享個比較自私的想法,以台灣地狹人稠,原始森林多被破壞殆盡,若有辦法將台灣
    茶成功大量推銷出去,勢必造成更多好山好水淪為"美麗"茶園。
    換個方式去行銷,想辦法把外面的人拉來台灣享用,避免將精緻茶葉以工業化量產方
    式求得極大化的營業額,或許是另一個更適合台灣這片小土地的思維。
    (其實更自私的是希望這些好茶價錢不要再被炒高了,樓已經買不起,茶再喝不起這
    豈不是苦了台灣自己人!有些好東西還是自己藏起來偷偷享用就好~)
    版主回覆:(02/19/2011 10:05:50 PM)
    哈,您講的是另一個問題。
    茶葉產地和環保之間,是個很複雜的關係。這並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釋清楚,我想有機會的話,再來寫一篇。
    至於茶價上升,這真是個令人沮喪的事情。有時站在推廣的角度,總會覺得……,有挖坑自己跳的感覺。話說回來,真正的好茶,其實根本輪不到「老外」,咱自己就喝不夠了,你說是吧!
    但是,這些年看到有些商人,用很絢麗兼有質感的包裝,打著台灣茶的名號,將茶品推進歐洲的高檔百貨。我拿了一包試喝之後,嗯,差不多是茶枝泡出來的等級,這樣講您明白吧!
    如果讓老外覺得:「這就是台灣茶的味道?」
    那我還是繼續挖坑,努力推廣吧!
    形象一旦受損,要救回來可不容易啊。

  4. 十分贊同resputinwu所言,
    國際市場大舉加入台灣茶的競爭,
    台灣人會無法負擔喝自己家的茶,
    不然就是會發生環保問題,
    我還是心中暗自幸慶真正懂喝台灣茶的外國人不多。
    版主要行銷台灣物產,能不能也從果醬與蜜餞開始下手?
    私以為那是台灣有潛力可以做到世界第一的另一項,
    而且也沒有保存與環保問題。
    版主回覆:(02/19/2011 10:27:35 PM)
    嗯!我必須承認,當台灣茶被大力炒作後,某些好茶的價錢可能會高涨。
    然而這是否代表我們喝不到好茶?
    換個角度,有多少法國人喝五大酒莊的酒,到過米其林三星餐廳用餐的法國人口有多少?
    我相信不多(以全法國的人口比例來看),然而這是否代表著法國人沒好酒喝?沒好菜吃?
    好或不好,其實很主觀。
    站在我的立場,很願意台灣的茶商能夠利用產品,將台灣的飲食文化帶到國際。因為自己人購買,無法增加外匯,而增加外匯,是島國的經濟發展重點,這是我的看法。同時我也有信心,依舊喝得到心中的”好茶”,因為有大農,就會有小農,對我來說,某些”好茶”都是名不經傳的小農生產,是有著人情義理的好滋味。
    想要這些茶,唯一的方式就是常拜訪產地,而不是上茶葉專賣店。
    至於蜜餞和果醬,我承認有一批很不錯的生產者。然而當我的思維放在國際推廣時,這兩者不會是推廣的主角,因為多數國家都有這兩款食品。
    如果您問身邊的朋友,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果醬最有名?那答案我相信非常多元,但如果問鵝肝是哪一國最有名,多數人應該會講法國(雖然我們知道鵝肝多不是由法國製造了)。
    一個食品必須有國家獨特性,一種印象,才能夠被提出當成領航食品。一如鵝肝帶動了其他的法國飲食文化,我也希望藉由茶葉帶動台灣飲食文化的國際推廣。
    至少,除了茶葉外,我想不出更容易讓國際社會聯想到台灣的特產。
    既然這樣,環保的問題,就該經由法律規範,這一點還要民間與政府多想想。
    您覺得呢?
    總之,推廣和教育有關,請容我再寫一篇對於教育的看法吧!

  5. 果醬與蜜餞台灣並不出色,不過台灣有一個水果很特別-是荔枝. 香氣與甜
    度都夠, 老外又很愛甜, 就很不一樣. 李師父獲獎應該就是用它, 獨特.
    果醬大概沒幾個老外不會, 蜜餞跟本比不了. 魚鬆,他們說那個是臭的.
    版主回覆:(02/24/2011 03:39:40 AM)
    嘖!魚鬆是臭的?他們沒品味,我們一起吃豬血糕鄙視他們。
    話說回來
    荔枝這款水果在國外很手歡迎
    我沒在歐洲看過荔枝果醬
    但知道市場有賣荔枝鮮果
    不少法國甜品師傅也都有過荔枝相關甜品
    比如荔枝和玫瑰的配合
    已經是常見的法國點新口味

  6. 嗯! 其實老義比薩上的小鹹魚一樣腥, 嫌我們魚鬆臭就一起臭好了.

回覆給joe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