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好故事(上)


「餐桌上最重要的,莫過於一則好故事。」提筆寫下這句話的同時,我也突破了工作上窒礙許久的瓶頸。

推展兒童營養衛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然而近幾年,社會上小胖子的問題愈來愈嚴重。這樣形容吧,若是將近年的「國小兒童肥胖曲線圖」當成股票走勢來看,我就吃喝不盡,可以提前退休了。話說回來,雖然看到問題,但能動用的資金有限,沒辦法和大公司拚這塊,只好靠創意。把腦筋絞成麻花般思考,要如何進行有效宣導,讓下一代了解健康飲食,別被食品公司製造的高油高脂食物牽著走?這種想辦法想到山窮水盡的鬱卒感,有時真讓人想捶心肝撞牆壁,氣悶呀。

沒想到,一通由種綠竹筍的朋友打來的電話,讓一切有了轉機。

「幫忙想個辦法吧!要怎樣才能把綠竹筍打入歐洲市場呢?」電話那頭一開口,就擺明要把我轉成麻花般的腦筋再扭180度。呃!老兄,有沒有搞錯,賣綠竹筍賣到歐洲去呀?

「沒錯,就是歐洲。趁現在電影《臥虎藏龍》、《十面埋伏》在歐洲發熱時,我要趕快搶在其他人之前建立品牌,讓歐洲人了解台灣的綠竹筍有多美味,這很重要,幫忙想想吧!」接下來一連串嘮叨寒暄後,我抓到了他要講的重點,也赫然發現,台灣的農產品正面臨著新的隱憂。

進入WTO時,我們便知道,各國的農產品將長驅直入,國內農業遲早會受到嚴重衝擊。但在盡力防守、力保國內市場時,我們有沒有做好規劃,「有計畫性」地進攻全球市場?
以綠竹筍來說吧!這兩年已經將多個以生產綠竹筍聞名的鄉鎮,如八里、五股等整合為「綠竹筍聯盟」,成功地打入鄰近有消費筍類習慣的日本及新加坡市場。成功的原因,除了標榜台灣綠竹筍的超優品質,也因我們開發出能保鮮的預冷及真空技術。但話說回來,懂得種綠竹筍的國家不只我們,技術開發也不能永保領先,誰能保證未來不會被取代呢?

所以,廣開全球戰場,率先卡位建立品牌,便成了部分農民的共識,希望能在品質及技術都領先時,做出漂亮的外銷成績;不過,缺乏資金的民間團體,要切入不熟悉的消費市場,挑戰性非常高。就某方面來說,這似乎和我面對的兒童營養問題有雷同之處,同樣是以小搏大,同樣需運用創意求取勝機。唉!現在我的腦筋不只扭成麻花,根本快成了天女散花。

「資金不足,就用走偏鋒的行銷法。這樣吧,試試看標榜綠竹筍是高纖低脂的減肥聖品,配合《臥虎藏龍》做廣告,如何?」朋友開始在電話那頭進行腦力激盪。我眼中彷彿看到章子怡在竹林裡飄呀飛的,用青冥劍挽出劍花,刨土掘地挖竹筍,然後和李慕白你一根我一根…。咳咳,想歪了。

「我們這種把食材當藥材的廣告文化,似乎不太適合歐洲市場。」我趕緊把話題拉回,開玩笑,這套「減肥」金訣,在台灣雖然常常使用,但多年來,胖子族群卻有增無減,這臉可不能丟到歐洲去。況且,我想起在法國當飲食記者的朋友說:「歐洲受歡迎的食物,只有一個標準:自然、好吃;所注重的,是這項食材背後的人文、地理、歷史和傳統,這樣詮釋出的美食品味,才顯得出其價值所在。」

總而言之,還是回到食物的原點,由本質來下手包裝。我一邊分析綠竹筍的特性,一邊思考,若是同樣的行銷問題丟到歐洲人手中,他們又會怎麼做?有沒有什麼歐洲食物,已經成功地在台灣建立口碑了呢?想著想著,當想到綠竹筍獨有的特點如「具季節性」、「隨著時間流逝美味」時,忽然間,一個美妙的食材自腦海間蹦出來──松露。

其實不是特別迷戀,但奇怪的是,只要松露的季節一到,便忍不住到熟識的餐廳,點分松露佐蘑菇義大利麵,或是松露龍蝦卡布其諾湯。松露那特殊的香氣固然迷人,但真正引起我興趣的,還是在於侍者介紹松露時,那簡短卻生動的故事。

大體來說,有兩個經典故事,侍者一定會說,其中一則是瑪麗亞婆婆的雞蛋盒,大意是說,瑪麗亞婆婆雖然不富有,但每年都會存筆錢,在季節到時買一小塊松露,包好放到冰箱的蛋盒中,雖然松露的美味會隨著時間流逝,但放在松露旁的雞蛋,皆會吸收到它的精華,瑪麗亞婆婆便靠著這些蛋,過著享受松露的美味生活。

另一則是指法國或義大利的農人如何訓練小豬找松露,在豬隻出生後,便在豬的乾草床加了松露片,用松露汁磨擦它的身體,讓豬隻習慣松露的絕妙香氣,最後帶著小豬走入產松露的密林,找尋那身價宛如黑鑽的松露。

雖然故事的好壞會隨著述說者的技巧而定,但幾乎無意外的,當說完故事,侍者會端出散發奇香的松露,美美地晃過每個客人面前,在客人搧動鼻翼的吸氣中,侍者由銀製的削刀刨下幾片松露,讓盤中食物的滋味更為提升。

那一刻,與其說是在享用餐點,不如說是在讚美故事本身。藉由故事的催化,食物所展現的不僅僅是維持生命的熱量,更在精神層面及感官情趣上,與食物背後的人文、地理、歷史和傳統連結。

ps.橫幅圖片及第二張竹筍農的照片由八里鄉農會提供

對「一則好故事(上)」的一則回應

  1. 那把綠竹筍銷往美國好了
    我已經哈~~很久了 ^__^
    只有罐頭竹筍可吃….太痛苦了
    雖然也碰到有人賣新鮮竹筍
    可是那簡直是"天價" :P
    美國人又是一堆胖子
    用減肥名義肯定大賣喔
    快請他們賣到美國來吧……

  2. 可是如果台灣竹筍銷到美國,加上運費等等的,肯定也是天價~~~
    吃吃冷凍筍吧,我以前在美國就吃這個。
    不過,在美國我比較熱愛吃朝鮮薊說

  3. to maya
    建議到超級市場買瓶松露油
    做竹筍沙拉時可用
    味道挺配的
    to annaweng
    如同大姐拉所說
    但我還是會轉告
    如果有銷售點
    會立即告訴妳的啦

  4. 常常上這個部落格,對於您報導詮釋台灣本土食材的用心非常敬佩!
    我目前住在德國,對於您這篇提到將綠竹筍銷到歐洲的若干行銷創意倒是有點
    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將歐洲市場團成一塊的想法是不恰當的,歐洲市場的特殊性在
    於,分殊的語言與文化,以及根源於此的差異化消費需求,所以,如果沒有辦
    法分析各國市場的不同,擬定不同的策略,要成功恐怕就得靠運氣了!
    另外,到底適不適合把綠竹筍與松露相比?我認為不合適!或許這兩種農產品
    所具備的季節性特色相同,但是在稀少性及主觀價值感上,恐怕有一段差距,
    這點可以由比較這兩種農產品的罐頭價格略窺一二,所以如果以松露來定位綠
    竹筍,恐怕有失精準!
    那麼,到底什麼東西可以相比呢?我認為蘆筍在德國的推廣的情況倒是極為相
    似!一般來說,四到六月是德國的蘆筍季節,四月一到,所有的人開始瘋狂品
    嘗蘆筍,街邊處處可見販賣蘆筍的臨時攤位,烹飪節目教導大家如何選購烹
    調,配蘆筍吃的荷蘭醬汁熱賣,鍋具店也順勢推出蘆筍專用鍋跟專用刨刀,連
    超市都推出與蘆筍相配的酒,這種熱潮背後外的因素就在於,蘆筍的季節性,
    一到此時,所有人的味蕾除了受到蘆筍的撩撥,更摻雜著一種蘆筍逾時不候的
    恐懼,而這樣的心理,對於蘆筍的銷售,絕對有推波助瀾之效!也更緊扣住季
    節性行銷的想法!
    至於綠竹筍本質到底像什麼?我想應該是朝鮮薊吧!從處理方式到味道,兩者
    其實有些雷同之處,此外,朝鮮薊的價值在此地更因其對健康的助益而大大提
    升,所以,我也不認為以健康的方向推廣完全行不通!況且,在此地,亞洲食
    物通常都以健康原味來訴求,連醬油都因為它的大豆成分而受到推崇,所以,
    完全忽視這個可能性其實會有相當的危險!
    我並不反對回到食材本身歷史人文地理背景的行銷理念,可是,我認為,回到
    食材最最原初的本質,例如它的生產節奏,它的味道跟它帶給人們身體上的感
    受,才是最根本的思考原點,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希望不會對您有所
    冒犯!

  5. to dear sh
    謝謝你的回應
    當初寫文章時,是發現這幾年,台灣的農產在行銷及包裝上,都有著顯著進
    步 (如會架網站、會講歷史文化)。但是,在做這件事時,似乎只是因為流
    行,一種「大家都做我也要做」的心態,讓我覺得有些可惜。
    以我個人的看法,少了兩個元素。一個是所塑造的故事,有沒有被充分利用,
    是只能擺在美美的宣傳紙上,或是能真正引人注意,或是進入家庭、上了餐
    桌?
    二是在行銷面,有無考慮外銷?總覺得,目前我們的做法,是不斷擴充內銷市
    場。但是,這對於整體經濟無幫助,只是讓錢在國內轉。
    而在找例子及對比物時,當初選的是竹筍與朝鮮薊。我個人也覺得這是較相似
    的組合。但遺憾的是,我問了數個農民,都不知什麼是朝鮮薊。
    因這篇文章是放在農業雜誌(鄉間小路)上的,主要讀者是農民。後來經過討
    論後,發現這幾年媒體大力報導的松露,農民全都知道,所以才由此出發來寫
    文章,希望能引起較大共鳴。
    沒想到,現在經你一提,這篇文章看起來倒真是有些詭異,哈。下次會改,也
    請多指教囉!或許,當初應選擇多寫朝鮮薊的資訊,讓農民了解才對。(其實
    中部曾有農民種過,我看過照片,種得非常漂亮。只是,他們不知怎麼吃,拿
    去和九層塔一起炒,然後呢…然後就把田鋤了,因為他們想:這樣難吃的東西
    怎可能賣得出去。我在隔年才知這訊息,呆了好一陣子哩。)
    倒是蘆筍的建議很有意思,我沒想過。那下一篇就來放蘆筍吧。
    唉!這幾年,台灣要種蘆筍的人也越來越少,寧願由國外進口…這是題外話
    了。
    至於歐洲的市場問題,我會轉告朋友的,目前可能先由法國做起。由百貨公司
    開始推,具體的情形,我就不清楚了。但您說的是很重要的觀念,謝謝喔。
    (留個信箱可嗎!或許,我會跑到德國玩喔!)

  6. 回應sh的觀感,也感恩徐小仲的報導文章.你們又把我拉回了種植蔬菜的起
    點!"蔬菜不只是商品".
    初次向主廚推出生菜時,他問我"你知道每一種品種的味道嗎?"這一句話點
    醒了我,這些生菜是有自己特殊的風味的,在這之後,更給與特別的元素和環
    境,讓這些不同品種的萵苣去突顯自己的特色,也要針對台灣人的喜好味道去做
    調整,就不是只種出形態而已.
    畢竟那些多是國外的品種,要如何運用,還是要有消費者的直接需求,才能生
    產出好品質的食材.
    我看過德國醫學方面的研究,朝鮮薊萃取物[乳薊已有上市]可醫治很多種病
    症(如:肝病,糖尿病…等),兩三年前國內已有人朝這方面發展了.
    直接吃應該有效吧!

  7. 徐先生您好,我是農委會農業易遊網網站編輯,閱讀到您這篇文章很受啟
    發,想向您邀稿刊登在我們電子報上,昨日已將相關說明發信至您
    hotmail信箱,盼望能得到您的首肯。 :)

  8. 農業易遊網編輯
    文章要用拿去沒關係的
    不過呢
    我沒收到妳的信喔
    可能是最近太忙
    今天開信箱發現一下跑進五十多封莫名其妙的推銷信(自從住在義大利後,我收
    的垃圾信件就以多國語言的方式每日增加)
    不小心刪掉的請再寄一次吧

  9. 徐先生您好
    很高興得到您的首肯
    我是阿敗的朋友,從他那打聽到徐先生的雅虎信箱
    慎重起見還是再次將邀稿信寄至徐先生的雅虎信箱
    希望日後能和您常保聯繫
    敬祝 旅安

回覆給justeating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