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普通的高麗菜,而且價錢和颱風一點關係也沒有喔。一次要買兩顆,還要另付運費呢。」朋友依舊故做神秘。奇怪了,難不成那顆高麗菜會唱歌?
「唱歌是不會啦,但看見了這顆高麗菜,你會吹口哨喔!」我開始懷疑,朋友說的到底是高麗菜或高麗妹?雖然這年頭「韓流」入侵,沾上 邊的都水漲船高,但依舊無法想像我會對著一顆高麗菜吹口哨!
話說回來,高麗菜並非來自韓國,正式的名稱應該叫做「甘藍」,中國又稱為「洋白菜」。原產於歐洲,十八世紀時,隨著荷蘭的傳教士進入台灣。至於為何改名為高麗菜,說法五花八門,曾聽一位長輩說,日據時代日本人發現甘藍菜耐儲存,適合當做軍糧,所以鼓勵台灣種植。為了宣傳,便找來一些粗獷的韓國人(那時稱高麗人)做街頭表演,宣稱他們都是吃甘藍菜才會如此勇健,久而久之,甘藍菜便被叫做高麗菜。傳到現在,研發出的品種超過上百,其中在冬季最受歡迎的品種莫過於「初秋」,菜形是靠根頭處平扁、靠葉尖處稍微尖凸,甜得剛好脆得巧,可惜不耐熱;不過,在夏天有另一耐熱品種「二二八」,但風味較遜;其他還有「春秋」、「夏秋」、「長岡」、紫色甘藍、彩葉甘藍等各式品種。一顆直徑三公分的孢子甘藍我都見過,但實在想不出怎樣的高麗菜會開價一顆300元以上。
套句偵探小說名言:「真相要自己挖掘。」於是號召了一群吃友,浩浩蕩蕩準備遠征高麗妹,不,是高麗菜。直到了清境農場旁的高麗菜田,目光隨著朋友的手指方向望去……,天啊!我忽然傻愣了。
「咻……!」真的吹了聲口哨,入眼的景象實在不知該如何描述,整遍山坡地的高麗菜彷彿都像灌了氣般,每一顆的直徑都超過30公分,有的甚至達到50公分,我心中除了「大大大」外,沒有別的字眼好形容。
「是否我在做夢?」
我伸手往旁邊的朋友A君臉上一擰,痛得他哇哇大叫。嗯,果然不是在做夢。我沒有理會其他朋友死命攔抱著想反擊的A君,只是仍然不敢相信,在台灣竟有這麼大顆的高麗菜?
另一位朋友忽然發現:「這不是在山上嗎?為何菜的頂端不是尖的?」
啊哈,總算找到解說的引頭。一般認為,高山上種的高麗菜,在靠近葉尖處會稍微尖凸,在平地所種的葉尖處呈扁平狀,其實這種分辨法並不完全正確。真正決定形狀的因素在於品種。高麗菜約可歸為圓球形、扁圓形和尖球形三種,有的品種在溫度不同時,的確會有尖凸或扁平的些許差異,但不會太明顯。看來,這款碩大的高麗菜是屬於扁平一族,不知它的品種名稱叫什麼呢?
「這個品種叫做『長江一號』。」已經習慣參觀者大驚小怪的農民李嘉弘一臉正經地說。不知為何,這個名字讓我有點無力感,原來韓流還沒過,又來了大陸熱嗎?下回取名時能不能本土一點,比如「基隆河截彎取直渠道一號」或「台北市地下水道工程一六八號」,如何?
不管叫什名字,好不好吃是重點。這回,李嘉弘便拍胸脯打包票了。想要栽種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農產品,不想浪費了自家的好水好土好空氣,李嘉弘尋找了許久才找到這款種籽。雖然山上的低溫就是高麗菜脆甜的保證,但有時溫度過低,反而會抽苔開花,失去了特殊品種的價值,照顧起來十分辛苦。不過,成功種植後的碩大體積,讓許多觀光團體都早早預訂,準備拿回家去「現寶」。想想看,高山菜的美味保證,配合近年提倡的十字花科蔬菜防癌觀念(高麗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代表名角,有助於降低癌症的危險率,對肺癌、胃癌、大腸直腸癌、女性乳癌的效益特別顯著),還有其偏低的熱量,每100 公克只有23大卡,大約是一碗飯的十分之一。這些林林總總的好處,算盤怎麼打都划算。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當年自己辛苦辦理「健康蔬果防癌餐」之類的宣導記者會,用盡辦法搏版面的日子,忽然感到有點惆悵。或許,應該找群壯丁穿著短褲,扛著每顆超過十斤的高麗菜到凱達格蘭大道上跑兩圈。不要說搏版面了,搞不好SNG車都追著跑。用這種方式來呼籲大家重視台灣的優質蔬菜,你們覺得如何?
<img
想請教你.高麗菜產地正確位址!想去產地看看高麗菜如何種植!
感謝你! ^^"
請問一下我想要買這樣的高麗菜該到哪採買呢??
版主回覆:(04/23/2008 12:11:53 AM)
喔 抱歉抱歉
我忘了給農友的電話
但寫這篇是好幾年前的事情
那個時候是請明琴清境的主人介紹
我再來找一找
不過你可以先找明琴清境問問看